12月12日一早,刚刚上完夜班的原煤车间职工李婷婷就来到车间办公室。“车间给安装的暖风机太好用了,一夜都暖烘烘的,实在是太好了,谢谢车间为我们办的大好事”,李婷婷一边兴奋地说着,一边还不忘在“民情日记”记录“意见反馈”栏里写上了自己的意见。
事情还得从12月10日说起。为了更好地做好矿井封控期间职工的服务工作,原煤车间党支部开展了意见建议征求活动。活动中,在原煤仓最上端201岗点工作的职工李婷婷等三名职工反映由于今年暖气压力不足,原来安设的暖气片经常不起作用,导致该岗点操作室内温度非常低,尤其是夜间更是寒冷。职工有所求,组织就要有所应。听到职工的意见后,该支部在“民情日记”上做了记录,随即启动了“民情日记”职工诉求处置程序,委托居家职工在周边市场购买了暖风机,以报告的形式征得矿相关部门同意,对物品消毒静止后,专线专插座安装到了岗点操作室内,仅用一天时间,职工提出的诉求就到得到了圆满解决。
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。翻开该车间支部书记杜丙强的“民情日记”记录本,记录着“车间困难职工王钦龙、刘秀云在薛城同时住院,生活上存在困难”、“天气冷了,早班时间能不能往后推半小时”、“滚轴筛漏斗经常堵,车间科技攻关小组应该怎么办”、“孩子开学没人送”……等等20多项意见和诉求,每一条都是职工在工作、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事,但每一项诉求的及时处理都是凝心聚力的推进剂,“民情日记”已成为联系职工、服务职工、解决问题的纽带。
“现在我们主动走进班组、贴近职工,了解他们的需求,帮他们解决问题,并详细地记在民情日记本上。这样做的好处,一是做到心中有数;二是能鞭策我们努力为职工服务,民情日记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‘干货’,不为职工干实事,还真没的记。”原煤车间主任邱继峰如实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