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

公众号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红柳林矿业公司:搭起舞台 让员工成为创新主角

宏伟宏伟
2022-09-20 22:38
阅读(0)
分享

“现有科技工作人员295名,外聘专家学者24人,荣获‘高新技术企业’称号;拥有软件著作权5件,持有专利197项,其中发明专利6项;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形成国际(内)领先、先进关键核心技术11项……”这是近年来红柳林矿业公司推动创新驱动取得的成效。机制保障 全员充满精气神有效的机制保障和科学的方法就像养料,为全员创新的开展输送营养,强筋壮骨,促进了创新之花

“现有科技工作人员295名,外聘专家学者24人,荣获‘高新技术企业’称号;拥有软件著作权5件,持有专利197项,其中发明专利6项;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形成国际(内)领先、先进关键核心技术11项……”这是近年来红柳林矿业公司推动创新驱动取得的成效。

机制保障 全员充满精气神

有效的机制保障和科学的方法就像养料,为全员创新的开展输送营养,强筋壮骨,促进了创新之花的茁壮成长。该公司从顶层设计上进行系统思维,建立了全员创新保障机制、评价机制、激励机制、推广机制及跨部门协作机制、原创保护机制、人才培养机制,形成了一套形式多样、政策完善、考核到位的工作机制。每年下发开展全员创新的文件及科研项目计划,明确创新专项资金,实施月度、季度、年度奖励管理模式,建立创新积分个人台账、单位台账,年终对累计创新项目积分前列再进行奖励,为创新工作开展提供了明确的组织和资金保障。

呼海龙是个爱思考的小伙子。参加工作以来,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掘锚三队的党支部书记。2020年,他以10项创新项目摘得了当年的“创新状元”。

如今,26个创客分站、73个创客小组、6大专业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组、2个大师工作室、1个技能大师培训基地……一大批创新平台与载体的建立,使人人都是创客、事事皆可创新在红柳林矿业公司变为现实。学习、思考、创新、研究已经延伸到了员工的茶余饭后。

科技创新 源头活水汩汩来

科技创新,是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人所共同重视和努力的,红柳林人正是这样认识和对待科技创新的。

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动力源,既是时代的要求,也是一流红柳林创建的需要。我们要矢志不渝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不断向科技创新生产力、要效益。”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说。

该公司按照“无人则安”的理念,不断加大科技投入,积极与知名企业、院校及科研单位,围绕智能协同、绿色立体生态、井下空气质量革命“三个示范”创建开展深度合作,形成了具有红柳林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。同时,凝聚内部专家、外部专家、院校专家“三股力量”,成立了技术委员会,建立了现场技术会诊制度和技术带头人制度,围绕最先进的工艺技术、最低能耗成本、最高工效、最安全生态等方向,对重大技术疑难问题把脉会诊,实现合作共赢。

2021年该公司完成科研项目19项,科技投入4.56亿元科技创新犹如源头活水汩汩来,不断为红柳林发展注入活力。

岗位创新 筑起成才大舞台

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,是该公司近年来又一重磅推动基层创新的举措。随着工作室软硬件环境的提升及运行模式的不断完善,这里俨然成为了红柳林人才汇集的“梦工厂”。

任保利劳模大师工作室是以工人发明家任保利名字命名的工作室,成立至今,先后带徒150多人,培养了2名“省级技术能手”,6名技师和54名高级工,创新成果300余项,为企业节约3000余万元。2021年,任保利大师工作室获得“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”荣誉称号,是陕煤集团首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。无独有偶,首批挂牌的“凌鹏涛智能化大师工作室”成立至今,团队累计创新110项,产生经济效益4627.9万元,工作室成员更是四次摘取红柳林年度“创新状元”荣誉。同时,建成了技能大师培训基地,集会议、培训、实操、录播、档案、教室为一体的专业化培训基地,累计举办学习培训班65期,其中10人顺利取得高级工技能等级,15人取得中级工技能等级,开展课题30多项,累计创效700多万元。

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员工创新技能的提升提供了实训基地和平台,有效解决了相关工种生产技术难题,为企业培养了实用型技能人才。”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说。(宏伟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矿山安全网立场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ksaqw.com/news/1691.html

打赏 0

发表评论

广告

广告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