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站位与“三区”管理工作开展以来,王家山矿不断压实主体责任,强化工作举措,引导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,提高执行力,抓好工作落实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标准的执行力助力矿井安全生产。
生命无价 安全至上
提高站位,思想认识上“扣扣子”
对安全站位与“三区”管理工作从确定工种、编写流程、审核、评审、培训、实施及持续改进方面进行全面安排部署。在各单位岗位责任制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、岗位作业流程清单确定工种的基础上,补充完善需要推行作业人员安全站位的工种,确定需要编制作业人员安全站位的岗位工种,完成岗位人员安全站位编制工作;组织岗位职工围绕各自岗位书写安全站位的负面清单,通过书写明确自身操作岗位在不同的站位情形下,存在的风险隐患,并以班组为单位在班前会上讲解学习,利用学习会、企业微信工作群等多种形式进行讨论并修改,修改后由职工再次进行书写;组织全矿管理人员和职工对人员安全站位与“三区”管理进行培训,使职工真正理解并掌握安全站位与“三区”管理标准,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,确保安全站位、“三区”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。
锚定方位,执行落实上“钉钉子”
分专业确定设备、设施、工艺、工序、区域、环境六要素参与“三区”划分的各单元,共确定91个单元,并分别编制所划分各单元的安全“三区”,依据相关标准、规定和技术规范等,制定警戒区(黄区)和危险区(红区)的管控措施;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情况,针对重难点工程“红区”转为“绿区”编制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,设定分专业按照不同要素选择不同固定作业点在现场采用悬挂红区(危险区)、黄区(警戒区)、绿区(安全区)牌板进行“三区”标识警戒,并制定《安全“三区”牌板悬挂使用规定》,以规范安全“三区”牌板悬挂的管理。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、申报“三零”作业等,充分考虑设备、设施、工艺、工序、区域、环境六要素划分的“三区”,以图示、表格方式将人员安全站位进行简单明了的表述,列出安全站位措施,便于职工现场落实风险管控,执行作业安全站位管理规定。组织各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兄弟单位进行专门学习,取长补短,深入推进安全站位与“三区”管理工作。
明确定位,责任履行上“担担子”
组织专业部室负责人、工程技术人员分别与相关队、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等,对划分出的安全“三区”从合规性、完整性、针对性、实用性、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进行讨论修改定稿,形成安全站位、“三区”管理两个清单,并汇总建立共享资料库,便于各单位在规程、措施编制过程中参考运用。安检员、质量巡查组人员对照安全站位清单,抽查问询岗位安全站位掌握及运用情况,并在写实记录本和质量巡查单上进行记录,通过表述、演练和抽查问询等方式,能够让岗位职工加深作业期间对安全站位的认知,更清楚在作业期间如何进行安全站位,如何辨别作业区域的“三区”及处在红区、黄区的管控措施。该矿各单位结合安全站位与“三区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试运行等方面的内容制作PPT课件,由技术队长在班前会、学习会进行讲课,职工在班前会、学习会对本岗位安全站位进行表述,并组织在相似工作性质的队之间进行交流讲解学习;同时,各单位根据班组内部拍现场模拟演练视频,通过班前会、学习会讲解等竞赛方式,推选优秀选手参加矿组织的论坛竞赛活动,切实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,确保安全站位和三区管理工作高效推进。(刘晓强)